時間來到7月,林老師又踏上了醫脈尋蹤的旅程,從廣州出發行經福州、溫州後,在杭州爲大家帶來了精一書院第22課:《中醫臨牀案例分析》。
記錄疑難奇案、癌重危案。

林大棟老師在醫脈尋蹤的北京旅途中,爲大家帶來了精一書院的第十八課。原本我們計畫在網咖讓林老師上課,林老師西裝革履地一進門,工作人員乍一看,誤以爲是哪位家長來尋找自家孩子了,鬧了個小小的烏龍。
9
0

脛骨結節骨骺炎,聽起來很拗口,其實它就是「青春期膝蓋下的小惡魔」!這種病常常發生在正值成長期的孩子身上,特別是那些愛跑、愛跳、愛運動的小朋友。當大腿肌肉太用力拉扯膝蓋下方的脛骨結節(也就是那塊突出的骨頭)時,久而久之就會引發疼痛、腫脹,甚至跑步時痛得直叫「膝蓋罷工啦!」不過別擔心,這不是什麼大病,多半只要適度休息、調整運動方式就會慢慢痊癒。就像膝蓋在說:「長高可以,但別太拼啦!」
12
0

前列腺增生,就像是「中年大叔的煩惱小石頭」。隨著年紀漸長,前列腺這顆小腺體慢慢變大,壓住了尿道,讓「上廁所」變得又慢又卡。常常會發現:尿到一半斷斷續續、老是跑廁所卻又尿不乾淨,有時甚至晚上頻尿到睡不好。雖然它不是癌,但也會讓生活品質大打折扣。這種情況在50歲以上的男性很常見,像是一種「男士自然老化的副作用」。不過,別擔心!透過調整生活、服藥或中西醫協同治療,是可以把這顆「不安分的小前列腺」安撫下來的。
11
0

「多囊卵巢綜合徵」(PCOS)就像卵巢裡的「小泡泡開會開過頭」了!原本每個月應該選出一顆優秀卵泡排卵,結果她們卻「誰也不讓誰」,結果排卵失敗,形成一堆小囊泡。這樣的女生可能會發現月經常遲到、臉上長痘痘,甚至體毛較多或變胖。其實這是一種荷爾蒙失衡的現象,影響的不只是生理,連情緒也會被波及。雖然聽起來有點嚴重,但別擔心,透過適當的調理與醫療,多囊卵巢是可以被管理、改善的!
12
0

還記得小時候夏天一熱,身邊總有同學臉上、嘴角冒出黃黃一圈、濕濕黏黏的水泡嗎?那就是俗稱的「黃水瘡」,醫學上叫做「膿疱疹」!它可是兒童界的「超人氣皮膚病」,尤其愛找抵抗力低、皮膚容易破損的小朋友。最常見的元兇就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,會讓皮膚冒出水泡、破掉後流出黃色液體,再結成黃痂,看起來像「抹了蜂蜜又乾掉」。別擠它、別抓它,因為會越抓越多、越傳越快。其實只要及早治療,加上保持皮膚清潔乾爽,就能讓這小搗蛋早點下課回家。
12
0

有天早上起來,你突然發現眼前有一塊模糊、扭曲的區域,看東西像在水中漂?別急著以為是睡過頭或眼花,那可能是「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」在作怪!這名字雖長得像咒語,其實說白了就是視網膜中間那一塊「黃斑區」被水泡起來了。常發生在壓力大、愛熬夜、容易焦慮的年輕男性身上(對,你沒看錯),而壓力荷爾蒙過高被認為是元兇之一。雖然多數人能自癒,但也可能反覆發作。想保護靈魂之窗,就別再拿眼睛跟壓力賽跑啦!
16
0

肝臟是我們身體裡的超級「化工廠」,負責解毒、代謝、造血蛋白,每天忙得不可開交。但偏偏它個性超低調,出了問題都不吭聲,等到真的喊痛,往往已經是大事了。肝癌就是這樣的「沉默殺手」,很多人根本沒感覺,一檢查就發現是中晚期。引起肝癌的元兇,常見有B型或C型肝炎病毒、長期喝酒、肥胖、或吃了發霉的食物(像黃麴毒素)。所以說,別小看日常習慣,想讓肝臟健健康康、不要爆氣,就得從現在起少熬夜、多喝水、定期健檢,讓我們這位「肝先生」好好活下去!
14
0

腦出血就像腦袋裡的水管突然破了,血流不該去的地方,壓住腦細胞、癱瘓訊號,後果可大可小!這不是小感冒能撐過去的事,而是需要急救的「腦內大事件」。常見的罪魁禍首是高血壓,長期血壓像高壓鍋一樣逼著血管破裂。另外還有頭部外傷、腦動脈瘤破裂等可能導致。一旦出現突然頭痛、肢體無力、說話困難、意識模糊,就要立刻叫救護車,時間就是大腦!記住這句話:“面歪、手垂、語不清,快求救!”
10
0

當我們說到「膽囊」,你可能第一時間會想到「膽結石」,但其實膽囊也可能長出更棘手的東西——膽囊癌。膽囊是藏在肝臟下方的小小袋子,主要負責儲存膽汁、幫助消化油膩食物。但如果長期受到慢性發炎或膽結石刺激,它也可能「變壞」。膽囊癌初期沒什麼症狀,就像「沉默殺手」,等到被發現時,往往已經到了中晚期。不過別怕,西醫與中醫各有應對之道,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位潛伏在消化系統中的「不速之客」。
14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