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大棟老師在醫脈尋蹤的北京旅途中,爲大家帶來了精一書院的第十八課。
原本我們計畫在網咖讓林老師上課,林老師西裝革履地一進門,工作人員乍一看,誤以爲是哪位家長來尋找自家孩子了,鬧了個小小的烏龍。

但網咖裏即便劃分了相對獨立的區域,也難免會有煙味讓人咳嗽,授課節奏會受到影響。於是我們放棄了這個計畫,還是將授課地點設置在賓館。
本次屬於答疑課,但我們將課程內容稍作修改,變成了《中醫臨牀案例分析課》。

爲什麼要對答疑課做出調整呢?
林老師表示:“原本我計畫在答疑課上,邀請大家針對課堂所講的內容,提出學術方面的疑問一起探討。但實際情況是大部分同學都在諮詢與疾病相關的問題,比如詢問各種病症該怎麼治療、如何診斷、中醫能否有效治療、治療效果究竟如何,都是這類問題。
我們開展答疑課都會提前收集大家的問題。問題數量相當可觀,一次收到成百上千條。書院人員會先進行初步篩選,即便如此,問題還是太多,根本講不完。而且在篩選過程中我們發現,同學們諮詢最多的問題還是圍繞各種病症。

於是我們決定對這些問題進行系統整理,基於此策劃了這堂中醫臨牀案例分析課。具體做法是把中醫大腦人工智能處理疑難重症的案例,與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比對,找到對應的案例,然後爲大家詳細講解。
不過這堂課可不只是單純地講解案例。我會結合中西醫理論知識,以案例爲切入點展開分析。重點是我們要深入剖析中醫大腦應對疑難重症的思路,把其中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提煉出來分享給大家。

說實話,中醫大腦剛研發出來的時候,我並沒有覺得它有多厲害。畢竟它就像我的“孩子”,我太暸解它了。但隨着在臨牀上的不斷應用,以及後續的隨訪反饋,它在訓練過程中遇到了不少挑戰。有些疑難重症,按照傳統醫案或西醫那邊並沒有現成的治療方案。然而中醫大腦能夠依據辨證論治的原則,精準地找到對應的方劑。這些方劑在臨牀上使用後效果顯著,經過反覆驗證,中醫大腦沉澱出了許多針對疑難雜症的獨特方劑。隨着應用時間越來越長,它的能力也越來越強。到目前爲止,我們已經使用中醫大腦積累有效案例超過 100 萬例。
如今它掌握的案例和病種極爲豐富,而且治療效果出色的案例也不在少數。我們把這些寶貴的案例收集起來,就是為了和大家一起探討,看看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。其實,我現在也把自己當作學生,跟着中醫大腦這位老師學習。”

答疑課要講的病症很多,本堂課未講完的內容我們會在下次答疑課繼續,或者通過錄播課程來詳細講解。

腺樣體肥大
腺樣體,也叫咽扁桃腺,不過它和真正的扁桃腺不同,位置更靠近咽喉部分。腺樣體位於鼻腔後鼻孔處,也就是鼻咽的後方。當腺樣體腫脹時,就會引發鼻塞等一系列問題,進而影響呼吸。

一般來說腺樣體在兒童時期發病比較活躍。有人可能會問,這東西既然會引起不適,能不能直接割掉呢?答案是不行。腺樣體對於兒童早期的免疫力發展至關重要。通常在青春期之後,腺樣體會逐漸萎縮。
西醫認爲腺樣體肥大是兒童常見的問題。上呼吸道反覆感染、過敏等因素,會導致腺樣體增生,進而引發鼻塞、呼吸困難等症狀。西醫常用的治療方法是使用抗生素和抗過敏藥物,如果病情較爲嚴重,就會考慮手術切除腺樣體。

手術切除後症狀有時會得到緩解,病情看似痊癒,但如前文所述,腺樣體在青春期前對孩子免疫力的發展意義重大,輕易切除對孩子並無益處。
在中醫裏,腺樣體肥大相關的症狀可能被描述爲鼻鼽、痰核、咽喉腫痛等。中醫的看法和診治方法並不能簡單照搬課本,而是基於中醫理論體系結合臨牀實踐進行綜合判斷。

曾經有位老師說,中醫沒有不能治的病,但不保證一定能治好。中醫教科書中對各類病症都有相應的分析和治療方法,但實際治療效果卻因人而異。
書上給出的方藥雖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有效性,但面對不同患者的症狀變化、體質差異,以及多種病症相互交織的複雜情況時,就需要醫生進行整體考量、靈活運用。畢竟患者不會按照教科書上的標準模式生病。而且中醫診療中還有一些未被充分公開、需要深入挖掘的經驗和方法。
我們看看中醫大腦針對腺樣體肥大的診治案例,以一位9歲小朋友爲例。

這位小朋友最初患有過敏性鼻炎,隨後出現扁桃腺腫大,症狀逐漸加重,影響了日常生活。孩子平時喜歡吃寒涼食物,導致脾胃受損,身體平衡被打破,進而引發過敏反應,使得腺樣體部位腫脹。
孩子還存在積食情況,表現為肚子發燙,早上起來流清鼻涕、打噴嚏、鼻子癢,凌晨3 - 4點鼻塞嚴重,呼吸不暢,會因此醒來哭鬧,讓家長十分揪心。

除了上述症狀,孩子還有皮膚瘙癢、不易出汗、情緒低落、腿疼等問題。由此可見這不僅僅是腺樣體的問題,孩子的整體體質都需要改善。
我們將這個案例錄入中醫大腦系統進行分析。中醫大腦在分析案例時,具有詳細記錄症狀和用藥的特點。它會清晰記錄每個症狀,以及所用藥物的種類和劑量。若治療過程中方劑有調整變化,也會全部詳細列出,不會有所隱瞞或模糊處理。
這與我們過去看到的一些醫案分享不同,有些醫案在關鍵用藥處往往一筆帶過,只強調自己醫術高明,卻無法讓學習者真正學到東西。

中醫大腦針對這個案例給出的治療方案,是以保和丸、小建中湯等方劑爲基礎進行加減。
這其實是先從消食化積、溫中補虛入手。有人可能會疑惑,明明是鼻子的問題,怎麼在調理脾胃呢?其實從孩子的整體症狀分析,脾胃問題才是關鍵所在。
經過兩週的服藥治療,孩子的食慾明顯改善,吃飯正常了,睡覺也不再打呼嚕,打噴嚏、流鼻涕、鼻子癢等症狀都有所緩解,皮膚瘙癢等問題也消失了。

再往後看,孩子的氣道通暢,無需進行手術。有時候醫生會傾向於手術治療,比如膽結石患者,膽囊還未完全失去功能,醫生可能就直接將整個膽囊切除;子宮肌瘤患者,也可能直接切除子宮。
但很多時候如果能夠通過保守治療解決問題,不進行手術對身體更好。畢竟這位9歲的孩子還未進入青春期,腺樣體對其身體發育仍然很重要。
從這個案例中,我們可以學習到幾個重點。

中醫治療鼻塞、鼻炎等相關病症時,有一些常用的藥物組合。例如蒼耳子、辛夷、石菖蒲,就是倪師常用的藥對。
中醫大腦之所以能夠精準用藥,是因爲它學習了大量的中醫知識和臨牀案例,涵蓋了衆多醫家的經驗,如倪師、張錫純、朱良春等大師的用藥思路。
中醫大腦的方劑體現了經方與後世方的結合。經方如小建中湯,後世方如消食化積的保和丸。經方和時方各有優勢,結合使用能發揮更好的療效。

我們通過觀察會發現,鼻腔有問題的人,往往脾胃也存在狀況。就像這個案例中的孩子,脾胃問題明顯。
兒科診療中脾胃受損是一個常見的問題。孩子先天稟賦較強,但後天發育尚未完善,脾胃功能相對較弱,容易受到損傷。
調理脾胃對於治療鼻腔問題至關重要。前面提到的建中湯、保和丸等藥物組合,正是基於這一原理,通過調理脾胃來達到治療鼻腔疾病的目的。

以往在精一書院學習三年的同學,可能也很少接觸到這樣細緻的案例分析。而且中醫大腦在處理疑難重症、癌症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,這些內容在傳統中醫書籍和醫案集中相對較少涉及。
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的講解,能讓大家學到很多不一樣的知識。
斑禿脫髮
西醫認爲斑禿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,這類疾病治療起來往往比較棘手,難度較大。
林老師分享一個很有意思的病例。他曾接診過一位患者,是一位大醫院的女皮膚科醫師。最初是想要調理月經不調的問題,也嘗試過西藥治療但效果不佳,後來經人介紹試試中醫調理。

作爲皮膚科醫師,她自然清楚斑禿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。她問既然西醫常規的局部塗抹、免疫調節劑等方法都嘗試過且效果不好,中醫又是如何看待斑禿的呢?

在中醫的理論體系裏,斑禿被稱爲風斑、脫髮。中醫認爲這是外感風邪,加上人體內虛所致。內虛主要體現在血虛、肝腎虧虛以及氣血不足等方面。
內外因素共同導致頭髮脫落,所以中醫治療斑禿,通常會採用補肝腎、益氣血、養髮根的方法,用到六味地黃丸、補中益氣湯、烏雞白鳳丸等方劑。

針對這位女醫師的情況,林老師先以補血爲主進行調理。同時存在肝鬱的情況,便在補血的基礎上適當添加了疏肝解鬱的藥物。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,她的斑禿部位逐漸長出了新頭髮,斑禿症狀完全消失。
治療斑禿並沒有什麼神奇的絕招,關鍵在於改善患者整體的體質。

看一下中醫大腦診治的頑固性斑禿案例,這是一位20歲的女性患者。從照片上可以明顯看出她的頭髮呈斑塊狀脫落,斑禿問題已經反覆發作十年之久,大學四年期間甚至出現了全禿的情況。
她四處求醫問藥都沒有效果。對於一個20多歲的女生來說,脫髮問題無疑給她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。

這位患者來就診時,除了頭髮問題還存在諸多其他症狀。頭皮屑較多,頭皮發紅,長期感覺疲倦,早上難以起牀,特別怕冷,手腳總是冰涼,還伴有胃脹的情況。她的情緒也不太穩定,容易生氣、煩躁。此外還有經前乳房脹痛、經前腹瀉、月經量少等問題。
根據中醫大腦的分析,這位患者的病情主要涉及膽熱、脾寒、肝腎不足,同時存在血虛、血瘀的情況。在中醫理論中,頭髮與血液密切相關,正所謂“發爲血之餘”。當血液的質量和數量都良好時,頭髮就會生長旺盛;反之,血虛則容易導致頭髮脫落。

中醫大腦給出的治療方案頗爲獨特,推薦使用柴胡桂枝幹薑湯、當歸芍藥散、桂枝茯苓丸組合,同時配合養髮丸補益肝腎。
治療過程中除了內服藥物,還採用了梅花針刺激頭皮的方法,以及用手指代替梳子按摩頭皮,借助經絡疏通的方法來輔助治療。對於斑禿部位,還可採用圍針刺激頭皮的方式。
柴胡桂枝幹薑湯屬於柴胡家族的方劑,對於治療因肝鬱引起的病症有很好的效果。

當歸芍藥散也是很有名的方劑。熟悉中醫經典的人都知道,它主要有兩個功效,一是補血,二是去水。該方劑由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茯苓、澤瀉、白朮組成。其中,當歸、川芎、芍藥負責補血,茯苓、澤瀉、白朮則起到去水的作用。

這裡所說的去水,並非簡單地將血液中的水分去除,而是將組織間隙中的水分轉移到血管內,從而增加血管內的血量,達到補血的效果。
桂枝茯苓丸則主要用於去除血瘀,因爲患者存在血瘀的情況。

四診時根據病情變化,在原方基礎上開始着重補腎。
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,患者的精神狀況明顯好轉,口乾症狀也有所減輕。到了五至八診期間,患者的乏力症狀逐漸恢復。

有人可能會問,爲什麼治療時間這麼長呢?疾病的治療並非一蹴而就,正所謂“病來如山倒,病去如抽絲”,尤其是對於體質調理類的疾病,更需要時間。
經過一個月的治療,患者的脫髮情況開始逐漸恢復;到了四個月的時候,從外觀上已經看不出斑禿的痕跡,原本頭髮稀疏部位的毛囊也在逐步恢復,患者的體重也控制得不錯,各種不適症狀都得到了明顯緩解。
治療過程並非一帆風順。到了第九診時,原本以爲病情已經逐漸好轉的患者,卻又出現了新的問題。她表示頭髮又開始掉落了一小塊,情緒和食慾也受到了影響。

針對這種情況,中醫大腦重新調整了治療方案,在繼續調理身體其他問題的同時,加強了對肝腎的調補,添加了女貞子等藥物。
又經過三個月的治療患者停藥,且斑禿沒有復發。五個月後,患者反饋已經完全擺脫了脫髮的困擾,頭髮變得十分茂密。

回顧這個治療過程,我們可以看到,中醫治療脫髮並非依靠所謂的“神藥”。雖然有時某些藥物可能對個別患者效果顯著,但中醫治療脫髮的核心在於體質的改善。因爲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,可能存在肝的問題、腎的問題、血虛、血瘀等多種情況,需要綜合調理。
對於脫髮患者來說,“三分治,七分養”非常重要。這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反覆,說明她的體質調整還不夠完善。後來又經過三個月的持續調理,才最終擺脫了斑禿的困擾。

我們總結一下從這個案例中學到的中醫治療要點。
第一,對於嚴重的脫髮問題,需要考慮是否存在“上熱之證”。
熱會導致血燥,血燥則毛髮失養。同時患者還可能伴有下寒、肝鬱、血虛等症狀。這個案例中患者腳冷、經前煩躁易怒、月經過少,所以中醫大腦優先選用了柴胡桂枝幹薑湯和當歸芍藥散的加減方。

實際上對於大部分脫髮患者,中醫大腦在分析大量病例數據後,也會傾向於選用這兩個方劑進行加減治療。
第二,“久病必有瘀”,在治療上可以採用“水蛭地龍”來化瘀通絡。水蛭和地龍是清淤的高手,它們能夠改善局部頭皮的微循環,還可以引上熱下行。如果患者因爲飲食習慣不吃動物藥,也可以使用當歸四逆湯來代替。

第三,對於女性斑禿患者,除了疏肝解鬱、清上焦熱之外,適當補益肝腎是提高療效的關鍵。患者出現反覆的情況可能與肝腎之陰的調補不足有關。後續治療中使用了何首烏加女貞子的組合來補益肝腎。

除了內服藥物,鍼灸治療對於斑禿也有很好的輔助作用。斑禿在中醫鍼灸中被稱爲“頭風”或“鬼剃頭”。基礎的治療穴位包括百會、風池、太淵、膈俞,同時還會在斑禿局部進行鍼刺。風池穴能夠清上焦之熱,對於頭面部的熱傷害有很好的療效;膈俞是血會,具有調血的作用。
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,還可以進行加減配穴。如果患者存在血瘀風燥的情況,可以加刺三陰交;若爲氣滯血瘀,則加刺太沖、血海、膻中;若伴有頭暈症狀,可加刺百會、足三裏;若患者有失眠問題,可加刺神門、三陰交;若患者出現腰痠耳鳴的症狀,可加刺腎俞、太溪。

如果大家有機會學習鍼灸,不妨掌握一些基本的鍼灸技巧,這對於治療脫髮等問題會有很大的幫助。
骨癌
提到癌症,大家的心情往往都會變得比較沉重。骨癌是一種相對少見的惡性腫瘤。雖說“少見”,但實際上近年來骨癌的病例並不罕見。骨癌主要分爲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。原發性骨癌,顧名思義,就是病因尚不明確;而繼發性骨癌,則通常是由其他部位的癌症轉移而來。


中醫經典著作中對骨癌這類病症也有相關論述,如“骨痿”“痰瘤”等,可能會用到獨活寄生湯、身痛逐瘀湯等方劑。

不過這些都是基於傳統理論的記載,在臨牀實踐中真正治療骨癌時,情況要複雜得多。
癌症的發展往往有一個過程,患者就診時可能處於不同的階段。
骨癌初期可能以陽虛爲主,隨着病情發展會逐漸轉變爲陰虛,最終可能發展為陰陽兩虛,甚至出現陰盛陽衰的情況。

每個階段的治療思路和方法都有所不同。在陽虛階段,相對來說治癒的可能性會稍大一些,但治療也並非易事。
下面我們來看一箇中醫大腦治療骨癌疼痛的案例。
有一位七十幾歲的男性患者,他患有壓縮性骨折,骨折後刺激到了神經組織,引發了水腫、發炎,進而導致腰部劇烈疼痛。這種疼痛是由胸椎骨問題引發的,疼痛從髖部蔓延至腰部兩側,近一個月來疼痛加劇。患者就診時西醫通常會採用止痛藥來緩解症狀,但止痛藥往往只能暫時緩解疼痛,而且長期使用還可能帶來一些副作用。

除了腰部疼痛,患者還伴有腰痠軟無力、眼乾、耳鳴、口苦、畏寒腳冷等症狀。這屬於癌症發展的陽虛階段。這個階段雖然治療起來有一定難度,但相對而言,治癒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。我們爲這位患者進行診斷時,除了考慮他患有骨癌,還着重關注了他嚴重的腰痛和行動不便的問題。
中醫大腦根據患者的情況,推出了麻黃附子細辛湯和真武湯的合方。

麻黃附子細辛湯和真武湯都屬於治療三陰病的經典方劑,具有溫陽散寒、破寒止痛的功效。
這個階段患者疼痛明顯,中醫認爲痰阻、寒凝等因素是導致疼痛的重要原因,所以需要先用熱藥來溫通經絡、破寒止痛。真武湯主要用於治療下焦寒溼,對於患者因寒溼引起的疼痛有很好的療效。為了快速緩解患者的癌痛,我們還酌情使用了動物藥。
患者最初連續服藥7天,後因爲掛號困難中斷了5天。我們的癌重症醫師號源非常緊張,患者如果沒有提前預約就很難掛上號。

患者中斷治療5天后前來複診。他表示腰部的疼痛和無力感都明顯減輕,疼痛程度大概只相當於之前的四五分,但腰部開始出現僵硬不適的症狀。
這說明疼痛雖然得到了緩解,但感覺神經造成的疼痛減輕後,運動神經損傷導致的運動不便問題就凸顯出來了。
此外疼痛發作的位置也有所改變,乾眼症狀減輕,口苦症狀消失,畏寒腳冷的情況也有所改善。這說明我們的治療方向是正確的,於是我們決定守方,讓患者繼續服用原方10天。

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,患者的病情有了顯著的好轉。自從開始服藥後,他的腰部基本上沒有再出現過疼痛,只是偶爾還有一點僵硬感。
原本他腳踝以下整個腳部麻木,現在麻木感逐漸向末梢消退,只剩下前半個腳掌還有輕微麻木。大便和睡眠情況都不錯,畏寒腳冷的症狀也有所減輕。這表明患者的骨癌疼痛得到了有效控制,後續只需要針對一些小問題進行調理就可以了。
有人可能會問,那患者體內的癌細胞消失了嗎?癌細胞可能並沒有完全消失。這就引出了一個現代醫學在治療癌症時存在的誤區:很多人認爲治療癌症就是要把癌細胞全部殺死,只有這樣才算治癒。

有時候即使癌細胞被完全殺死了,患者也可能因爲治療帶來的副作用而死亡。
我們治療癌症的重點並不在於殺滅癌細胞,而在於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,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。只要患者能夠達到“吃喝拉撒睡寒熱”這六大健康標準都正常,就說明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,患者就沒有太大問題。

倪師治療過很多癌症患者,大家都稱讚他醫術高明。但真的能把癌細胞全部殺死嗎?其實並非如此。
倪師治療癌症時,重點在於調整患者的整體身體狀況,癌症應該被當作一種慢性病來治療。
癌細胞本身並不一定會直接導致患者死亡,只要患者能夠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,遵循六大健康標準,完全可以長期生存。

通過這個案例,我們可以總結出一些治療骨癌的學習要點。
第一個要點是,對於實證引起的疼痛,首選止痛方。
癌症初期也就是實證階段,疼痛往往是最難以忍受的症狀。很多癌症患者就是因爲無法忍受疼痛,才不得不尋求治療。西醫有使用嗎啡等強效止痛藥的方法,但嗎啡屬於毒品,長期使用會產生依賴性和諸多副作用。中醫治療中,麻黃附子細辛湯是一個很好的選擇。

第二個學習要點是關於藥對的使用,比如蜈蚣加全蠍。
很多人聽到這兩種藥可能會覺得害怕,但實際上它們在治療中有着廣泛的應用。
蜈蚣和全蠍具有息風止痙、通絡止痛、攻毒散結等功效,除了用於治療癌症引起的劇痛外,還可以用於治療中風、癲癇、破傷風、小兒慢驚風、抽搐等疾病,只要是與抽搐有關的症狀,都可以考慮使用。

此外對於頑固性的冠心病、心絞痛,蜈蚣和全蠍也有一定的療效。
頸部淋巴結腫大、身上出現的一些癰腫瘡毒等病症,也可以使用它們來治療。
對於頑固性的偏頭痛、抽搐性疼痛等疼痛症狀,蜈蚣和全蠍同樣有效。
在風溼痹痛方面,尤其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病症,蜈蚣和全蠍配合其他藥物使用,止痛效果比單純使用植物藥更強。


不過由於全蠍和蜈蚣都有一定的毒性,所以在使用時必須嚴格控制劑量,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和製劑工藝。醫生還需要密切觀察患者使用後的反應,及時調整治療方案。
有些同學可能會想,自己能不能抓些蜈蚣、全蠍來吃。在此要提醒大家,專業的事情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做。
第三,癌症並不一定要清熱解毒,分清陰陽才是關鍵。

心絞痛
心絞痛是由於心臟血流不足引起的胸部疼痛,屬於冠心病的範疇。病情嚴重時,心絞痛可能會致命。它通常是由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,導致心肌缺氧,進而出現胸悶、壓迫感等症狀。
西醫診斷心絞痛的方法包括病史詢問、心電圖(EEG/ECG)、運動負荷測試以及冠狀動脈造影等,以分析病因和分期。治療上,常用硝酸甘油、β受體阻滯劑、鈣離子拮抗劑等藥物來緩解症狀。

現在最常見的治療方法是植入支架。通過在狹窄的冠狀動脈內放置一個金屬網狀的支架,來擴張血管,改善心肌缺血,緩解心絞痛。但心臟支架手術只是一種治療手段,它不能根除冠心病的根源,也不能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。
在中醫看來,心絞痛屬於“胸痹”“心痛”的範疇,通常與肝氣鬱結、痰溼阻絡、血瘀或心陽虛弱等問題有關。

心絞痛患者的症狀主要包括胸痛、呼吸困難等,舌象和脈象也會有所表現。現在有時病人還會拿着心電圖來就診。
中醫治療心絞痛的原則是行氣活血、溫陽通絡,常用的方劑有血府逐瘀湯、桃紅四物湯、冠心丹等。
中醫大腦是如何看待和治療心絞痛的呢?我們來看一個案例。

患者是一位53歲的女性,心絞痛間斷髮作已8年,近一年胸痛加劇,表現為悶痛、脹痛,伴有胸悶、心慌、情緒波動等症狀,夜間還會加重。
她曾服用速效救心丸,這也是一種中藥,主要由川芎和冰片兩種中藥組成,但長期感到疲累,頭昏沉十餘年,頭部發麻兩個月。中醫大腦收集了患者的所有症狀,其中以胸痛爲主要問題。
中醫大腦給出的方劑是附子理中湯和真武湯的加減。
在經方使用中,葛根湯常被視爲三陽病的明星方劑,而真武湯則是三陰病的明星方劑。
三陰病涉及脾胃、肝膽等問題,真武湯在此類病症中顯得尤爲重要,因爲它既能補陽又能調整水液代謝。
對於這位患者,中醫大腦的治療思路是以溫陽補氣、祛痰化瘀爲主,附子理中湯用於調理脾胃,因爲“肺爲貯痰之器,脾爲生痰之源”,先把脾胃調好,有助於化痰。而真武湯則用於溫陽利水,兩者結合使用效果更佳。


有人可能會問,這個患者明明是心絞痛,爲什麼治療卻從中焦和下焦入手,而不是直接針對上焦的心臟呢?這就是中醫的整體觀念所在。中醫是看整體的,即“全人醫學”,認爲人體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。在治療過程中必須看到整體,而不是僅僅針對局部症狀。
從這種角度來說,把中醫嚴格分科其實是不對的,中醫應該是一個整體的治療體系。

患者服藥一周後,胸痛、頭痛改善了七八成,勞累感也好了些,口乾口苦、肩膀痛等症狀完全好轉。繼續服藥一個月後,胸痛幾乎沒有了,改善了八九分,頭不痛了,不怎麼累了,心慌比之前改善很多,胃脹也減輕了一半,睡眠好了,咽喉異物感(類似梅核氣)和頸部僵硬等症狀也明顯好轉。患者和家屬對此療效非常滿意。
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,如果僅僅針對心臟去治療心絞痛,效果可能並不理想。因爲心絞痛有時可能是整體不平衡的最後表現。
中醫大腦在治療時考慮到了整體因素,通過調理中焦和下焦來間接改善上焦的心臟問題。

中醫大腦教給我們哪些學習點呢?我們先回顧一下《金匱要略》中關於胸痹心痛、短氣病的論述。其中提到,“胸痹,心中痞,留氣結在胸,胸滿,脅下逆搶心”,這裡的胸痹就是指胸悶痛、胸痛心絞痛一類的問題。
脅下逆搶心則形容心絞痛時那種從脅下向上沖至心臟的感覺。原文中還提到了枳實薤白桂枝湯和人蔘湯等方劑。人蔘湯其實就是理中湯,具有益氣健脾、溫中祛寒的功效。
《金匱要略》中還提到,“胸痹不得臥,心痛徹背者,栝樓薤白半夏湯主之。”

在治療過程中,中醫大腦雖然確定了主方,但也考慮到了患者的具體情況,將栝樓薤白半夏湯的結構融入加減之中,以增強療效。
人蔘湯(即理中湯)加附子就是附子理中湯,可用於治療陽虛的胸痹;栝樓薤白桂枝湯則可用於治療現代醫學中的心絞痛、冠心病等疾病。這些加減方法都是中醫大腦在治療過程中的寶貴經驗。

在冠心病、心絞痛的治療中,我們運用附子理中湯和栝樓薤白半夏湯的結構進行加減,形成新的方劑。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,這種組合在治療心絞痛時效果顯著。這就是中醫大腦在治療心絞痛方面的獨特之處。
當然在臨牀上遇到這些嚴重的如心臟疾病問題時,如果自己在家看病沒有把握的話,專業醫師的指導就非常重要了。
肥胖減重
我們來看下一個話題——肥胖與減重。
有人說:“這又不是什麼疑難重症。”可爲什麼要講這一部分呢?因爲肥胖是很多人面臨的問題。

每一期的答疑課問題收集上,很多人都會問如何減重,減重減不下來怎麼辦,諸如此類的問題收集得太多了。所以林老師將其整理成案例分析,講解如何針對肥胖進行減重。
肥胖是病嗎?在古時候想肥胖其實還真不容易。孔子說:“君子不重則不威,學則不固。”
林老師以前常跟班上的胖子開玩笑說:“你看,你就是孔子說的好榜樣,君子不重則不威嘛,而且學習成績也好,看來就是要胖一點。”

其實孔子說的“君子不重則不威”,指的是不穩重就顯不出威嚴和氣勢,“學則不固”是說學習就不牢固。當然,胖對健康確實也不太好。
先看看西醫的看法。肥胖是以過多脂肪積聚爲特徵的疾病,屬於代謝病,與多種慢性病,像心血管病、糖尿病等密切相關。

肥胖症確實是一種病,長期攝入超過消耗,脂肪過度堆積就會導致體重增加,這個大家都知道。
西醫會通過身體質量指數(BMI)測量,再配合血液檢查來進行診斷。
那西醫怎麼治療肥胖呢?改善方法也就是飲食控制和運動,當然也有藥物治療,包括減肥藥,還有很厲害的一種——手術治療,比如把胃縮小,讓胃的容積變小,很多人甚至會切除部分胃,讓自己吃得少。
中醫對肥胖也有相關論述,叫痰溼水腫,甚至叫“萎症”。

因爲肥胖以後,整個人體力變差,中醫認爲是脾虛溼困、氣滯血瘀、腎虛、水溼停滯等原因,就是因爲身體脂肪多、水多,代謝不好,然後就胖了。
中醫可以用四君子湯、實脾飲等方劑,配合鍼灸跟飲食調節來治療。
林老師習慣把中醫的減肥分成兩個部分,寒減肥和熱減肥。

寒減肥就是讓你食慾減少。林老師年輕的時候曾經有過這樣的情況,每天工作到下午三四點以後肚子特別餓,都要吃零食,覺得這樣不健康。
有一次他就想到吃白虎湯,因爲白虎湯可以降低食慾,讓胃寒起來,而且真的去嘗試了,效果還真不錯,吃了以後到晚上八九點都不餓。
但其實這樣不好,因爲白虎湯是寒涼藥,裏面有黃連、知母、石膏等,石膏就是白虎湯裏的主要成分。

降低食慾後,人吃得少,自然就會瘦,但這種方法對身體並不好,尤其是寒性體質的人,這樣吃可不得了;就算是熱性體質的人,這樣吃也會讓體質變寒。
所以千萬不要單純依靠這種寒涼藥來減肥,不過偶爾稍微配合一點也是有幫助的,但最重要的是熱減肥。
熱減肥是什麼呢?就是強化身體的代謝功能。有一些溫熱的藥,像肉桂、生薑、細辛,可以激活陽氣,讓血液循環和代謝更好,提高脂肪燃燒效率。

當然,這個過程中並不可以暴飲暴食,飲食還是要節制,但是通過熱減肥,讓身體的代謝變強,把一些髒東西、多餘的脂肪分解代謝出去,就能夠減肥,這叫熱減肥。
來看看中醫大腦的一個診治——中醫減肥,健康不傷身。

有個24歲的患者,體重220斤。他們家最大的期望是患者能夠趕快組建幸福家庭。那患者自己的想法是先減重再戀愛,這個策略是對的,先戀愛再減重有時候不太容易,因爲戀愛過程中要吃吃喝喝。
患者的這個想法得到家人充分理解和支持,所以在父親推薦下選擇用中醫調養身體,以達到減肥不傷身的效果,於是就來到了問止中醫。

問止的全科醫師有很多都是減肥專家。我們來把患者的症狀全部收錄進去,其他症狀不多,主要症狀是肥胖。中醫大腦給出了主方。
古代減肥方多不多?其實古代不太重視減肥這個課題,反而過瘦的情況可能比較多。
中醫大腦推出了一個組方,裏面有清熱的黃芪、大黃,肺與大腸相表裡,臟腑同治,黃芩、大黃能讓身體稍微“清熱”一下,這樣胃口也會稍微下來一點點,所以這裡寒減肥的成分有一點。

姜半夏是溫熱的藥,茯苓祛痰,柴胡、赤芍、龍骨、枳殼疏肝潛陽,紅花、桃仁活血化瘀,合川芎、當歸、黨參、大棗、甘草益氣養血,柴胡跟牡蠣配伍,一升一降,相互制約。
那這個方子跟減肥有什麼關係呢?
中醫大腦不會說減肥就直接用熱減肥的一派溫熱藥,或者寒減肥的一派寒涼藥。它先看你的體質有什麼偏失,先來調整。

患者服藥一周後反饋,喝湯藥後大便暢快,肚子軟了,但重點在這裡:體重暫無變化。
現在先要把他的體質調好,因爲你的身體要能夠減重,必須是身體自發地進行調節,這時候先要調的是體質,而不是一開始就追求迅速減重。

迅速減重有個大問題,就是把身體的水分快速排掉,一下子好像就瘦下來了,其實這種方法很不好。身體沒辦法永遠維持這個狀態,只要喝水,水分又回來了,因爲體質並沒變,後來都會復胖。
中醫大腦在治療的時候其實是先調體質。這裡要講幾個注意事項,首先保持低碳水、低糖、低脂肪、高膳食纖維等飲食結構。
第一,循序漸進地加強運動。熱減肥除了用藥以外,最重要的是運動。要讓身體代謝變強,所以要加強消耗,同時保護關節,還要心情愉悅。

如果患者想服藥一周馬上就變瘦,這種減肥想法是錯誤的。
複診時加入防己、黃芪,考慮到患者肥甘水溼壅滯,經絡不暢,藥效不能快速到達,所以“藥之不及,針之所致”,又增加了針刺治療。

它的針刺方案重點是足陽明胃經、足太陰脾經,以及任脈的穴位。
針刺兩天後,患者覺得比昨天瘦了兩斤,因爲代謝快了。

不過患者先不急,因爲上班太忙,只有週末有時間扎針。接下來的治療以中藥爲主,針刺爲輔,一周一次而已。陸續治療10個月,患者體重從220斤減到165.8斤,比就診前足足瘦了54斤,而且患者的腰腹臀圍減小很多。

而且脾主肌肉,在減肥的過程中,如果是快速減肥,通常皮膚會鬆弛,因爲水液快速排掉,身體垮下來,整個皮就垮了。
可是當你身體整體的代謝改善,皮膚會跟着慢慢收縮,所以沒有鬆弛。正確的減肥不傷身,這就是中醫減肥的優勢,也是中醫大腦療效的體現。
從中醫大腦學到什麼呢?
第一個,減肥的治法是調體質、去痰實、去瘀實。

方子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的底方,加上血府逐瘀湯的加減。用中醫知識分析一下,作用是化痰祛溼、調和氣血。這個也算是中醫大腦的一個定方,可以學習一下。

接下來是防己黃芪湯,這是倪師常說的治療腹部肥胖常用方。
腹部肥胖通常是身體裏面水液代謝不掉。水液要代謝出身體除了血液這套系統,還有一個水的管道就是我們的淋巴系統。防己黃芪湯就是把裏面多餘的水去掉。

鍼灸治療肥胖以脾經、胃經、任脈爲主,前面有些穴位大家可以參考,而且我們的問止鍼灸穴位小程序裏面就有這些減肥的穴位。
肺癌
下一個話題還是關於癌症。
有時候那些韓劇、日劇、國產劇、臺劇、港劇,經常有這樣一幕:醫生告訴女主角或者男主角,“這位小姐/先生,很不幸地要告訴你,你得了癌症”。
從此劇情急轉直下,各種狗血情節上演十幾集,最後女主角病逝,大家一邊難過一邊哭,還覺得這劇太好看了。

其實現實中很多醫院裡,這樣的故事不斷在上演,這就是癌症治療的現狀。
倪師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示範,要明白癌細胞不是你的敵人。如果一開始就抱着要攻打、消滅它的想法,那身體這個“戰場”就沒辦法正常運轉。
我們之所以能檢查出癌症,都是因爲癌症細胞已經不斷累積,變成了一個腫瘤,然後引起身體的一些反應。比如說肺癌會有咳嗽症狀,胰臟癌會有腹絞痛症狀,當症狀嚴重到讓你有所察覺去看醫生時,通常病情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了。

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會有點細胞病變,這不足爲患。但要是身體環境太差,陰陽平衡失調,陰陽表裡虛實寒熱都處於一種很偏失的狀態,那身體自然就容易患上癌症。

身體出現症狀,檢查出來後就開始手術、化療、放療,就像在自己身體裏打仗一樣,最後可能導致死亡。這樣的故事一再上演,世界上的人都知道患了某種癌症大概能活多久,可又有什麼用呢?
倪師在治療癌症時,患者吃喝拉撒睡都正常,活得比醫生預估的時間長。本來說活三個月,患者能活三年、四年、五年。

林老師常說癌症要當作慢性病來治,也許你80歲的時候發現了癌症,結果它一直長了20年也沒要你的命,最後是壽終正寢,活到了100歲。癌細胞可能長得蠻大了,但也沒影響壽命。
肺癌是我們肺部的一種惡性腫瘤,屬於腫瘤學和呼吸系統方面的疾病。它的診斷依靠X光、CT等檢查。治療方法就很多了,手術切除、化療、放療、靶向治療、免疫治療,這些方法大家都很熟悉了。那效果怎麼樣呢?只能走着瞧了。

中醫裏沒有“肺癌”這個病名,而是根據症狀來治療,比如肺癰、咳嗽、咯血等,就針對這些問題來調理。

來看一箇中醫大腦治療肺癌的案例,患者病竈縮小、體質改善。其實肺癌的案例很多,每個案例給我們的啓發都不一樣。
這是一個66歲的女性患者。她開始服用靶向藥,但同時也在接受中醫治療。

中醫大腦有個特點,就是會做隨訪,暸解患者今天這個病症有沒有得到改善、進步或者消除。
如果有檢驗報告,能看出癌腫瘤的大小變化自然是更方便。
林老師在陝西中醫藥大學彙報中醫大腦的情況時,有人問是不是看完一次就隨訪?這樣很多病是看不出效果的。林老師回答沒錯,事實上我們像癌症這種重症,可能3個月才隨訪一次,甚至6個月才隨訪一次,因爲重症跟小病不一樣。小病吃一兩劑藥,下個禮拜就可以問問情況,但如果是重症,隨訪時間就會拉長。

患者來的時候有胸悶、氣短、呼吸困難等症狀,還有很多其他問題。她之前有高血壓、糖尿病。這時候癌腫瘤也比較大了,已經開始出現症狀。
她的體質尚可,主要矛盾是少陽痰熱、陽明熱盛,肺癌發展,要注意胸腔積液問題。

從少陽痰熱、陽明熱盛,已經發展到第二階段。這時候怎麼辦呢?要釜底抽薪。
好的醫生很重要,我們的醫生經過長期訓練之後,面對重症也非常有把握。所以在治療這個肺癌患者時,一開始是選擇了“便祕”爲切入點。
肺與大腸相表裡,所以有肺的問題,尤其是肺癌這種重症,要去觀察是否有大腸的病變。有時候治療一個肺癌,可以從治療便祕入手,難點就在這裡,在治療時要做出取捨。
經過大數據分析,決定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爲主方,再加上一些治便祕的藥,比如大黃。
治療之後反饋發現,她的胸悶痛、咽乾、喉嚨麻木、背後麻木等症狀比之前減輕了,睡眠質量和半夜醒來的情況也有好轉。
服藥後嗜睡、放屁增多,這其實說明腸道通路通暢了。

四診的時候,她的癌腫瘤從37.9*16.7縮小到了6*5。大概吃了三個禮拜的藥以後,腫瘤就縮小了這麼多。膕窩囊腫也在縮小。
在規律治療了一段時間之後,腫瘤縮小到了4乘以3毫米,基本上穩定,還在繼續規律治療。
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的醫生保證了她的生活質量,吃喝拉撒都正常。六大健康標準都保持良好,癌腫瘤也在縮小。常規療法說患者能活幾個月,我們能讓患者活幾年、十幾年、幾十年,治療癌症到這裡才算是贏了,而不是一味地殺殺殺。

這個案例以攻下祛痰補虛的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爲基礎方,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有潛陽的作用。這印證了肺與大腸相表裡的理論,肺與大腸相表裡,全身水液代謝就有其規律,連帶胸腔積液也會得到改善。
所以肺與大腸相表裡並不是簡單的中醫基礎理論,在治療疑難重症、癌重症的時候,往往基礎就是關鍵。

我們的醫生在接診這個患者時,發現了大腸的問題、便祕的問題,馬上就警覺起來了。整體考量也是醫生訓練的重點。
瓜蔞、薤白、生半夏除了可以治胸痹、心絞痛以外,還能緩解肺癌的胸痛、胸悶,尤其是重用瓜蔞,因爲瓜蔞可以通便、止胸痛。

癌症患者往往都會有嚴重失眠問題,選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,還可以疏肝解鬱、鎮靜安神,尤其重用生半夏是治療失眠的關鍵。用生半夏同時又能夠化痰散結,對應肺癌、肺結節、胸腔積液這些問題,生半夏是很好的一味中藥。
生半夏在《黃帝內經》裏也有相關記載,《黃帝內經》方劑不多其中有一個叫作半夏秫米湯,治療失眠效果非常好。

向“中醫大腦”學習
構建自己的中醫思維體系
“人工智能中醫大腦”系統不僅爲醫師提供決策支持,也能幫大家構建中醫思維體系。
中醫思維體系的現代化,本質是建立可計算、可驗證、可進化的認知框架,把碎片化知識,以“病機-治法-方藥”爲軸線構建關聯網絡。
許多人都說學習中醫,跟師學醫案很重要,古人也說:“讀書不如讀案。”
明代的孫一奎說:“醫案者何?該診治有成效,劑有成法,固記之於冊,俾人人可據而用之。”
我們希望通過中醫大腦的臨牀案例分析,能讓大家像臨診一樣從中獲益。
當然,臨牀治病是一個不能複製的過程,每個病人都是新的對象,每個案例都不可能完全一樣。但學習每家醫案能收到或多或少的養料,如王孟英的養陰療法、薛立齋的平淡療法、吳鞠通的用藥劇重,在臨牀上各有用處。

中醫大腦已將歷代名醫大家的經驗轉化,爲己所用,通過置信度排名探索最優路徑。
我們可以像中醫大腦一樣思考,將直覺經驗轉化爲數據語言。

靈活運用六經辨證、臟腑辨證、衛氣營血辨證等方式,在頭腦中列出經方組合、藥對選擇、鍼灸取穴、藥量調整等多種候選方案,再去分析哪一種更適合實際情況。
希望大家能從林老師的課堂講解中汲取營養,不斷積極進取、思考探索,才能讓千年岐黃智慧真正“活”在當代。
本文完結
發表新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