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小兒黃水瘡,中醫助其恢復嫩滑皮膚

分类:
浏览量:15

 

還記得小時候夏天一熱,身邊總有同學臉上、嘴角冒出黃黃一圈、濕濕黏黏的水泡嗎?那就是俗稱的「黃水瘡」,醫學上叫做「膿疱疹」!它可是兒童界的「超人氣皮膚病」,尤其愛找抵抗力低、皮膚容易破損的小朋友。最常見的元兇就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,會讓皮膚冒出水泡、破掉後流出黃色液體,再結成黃痂,看起來像「抹了蜂蜜又乾掉」。別擠它、別抓它,因為會越抓越多、越傳越快。其實只要及早治療,加上保持皮膚清潔乾爽,就能讓這小搗蛋早點下課回家。
 

image.png

 

■  「黃水瘡」的學名是膿疱疹(Impetigo),是一種常見的傳染性皮膚細菌感染,主要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。這種病通常發生在嬰幼兒與學齡兒童身上,特別是在炎熱潮濕的季節或當皮膚有小傷口時,細菌就趁虛而入。

 

1751442975250.jpg


臨床上,膿疱疹分為兩類:水皰型與膿痂型。水皰型以透明或淡黃色水泡開始,易破裂後變成濕黏的黃痂;膿痂型則多見於鼻子周圍、嘴角、四肢等部位,開始就是紅斑、膿泡、再結成厚厚的黃色結痂。因為傳染性強,孩子抓破水泡後,手再碰到其他地方就可能傳染開來。
 

治療上會視嚴重程度決定是否使用抗生素藥膏(如mupirocin),或口服抗生素(如紅黴素、氟氯黴素等)。同時建議保持皮膚乾燥清潔,避免抓癢與共用毛巾。若有就學兒童,通常須等病灶癒合不再滲液後再返校,以免傳染。
 

1751443376850.jpg

 

■  在中醫中,「黃水瘡」被歸類於「癤」、「瘡」、「疹瘡」、「濕瘡」、「天皰瘡」等病症範疇。中醫認為,其發病原因多與風熱侵襲、濕毒蘊膚、脾虛生濕等有關。尤其是孩童陽氣旺盛、脾常不足,容易受到外感風熱或飲食過甜、過熱,導致濕熱內生、鬱於肌膚,引發瘡癤。
 

1751444527368.jpg


從辨證角度來看,常見證型如下:
1. 風熱夾濕型:初起皮膚紅癢、起泡、水漿滲出,伴有口渴、舌紅苔黃膩。治法宜疏風清熱、解毒利濕,常用方如「消風散」、「龍膽瀉肝湯」加減。

2. 脾虛濕盛型:病情反覆、滲液黏稠,伴有納呆、便溏。此時重在健脾除濕,可用「參苓白朮散」、「除濕胃苓湯」等加減。

3. 熱毒熾盛型:皮膚紅腫熱痛、化膿成瘡,伴有發熱、煩躁,治宜清熱解毒,如「黃連解毒湯」、「五味消毒飲」。

 

中醫外治方面亦有豐富經驗,可用苦參、地膚子、金銀花等煎湯外洗,或用中藥膏劑塗敷患處。配合內服外用,可加速潰瘍癒合並減少復發。

 

1751443694221.jpg


總結來說,「黃水瘡」雖是常見小病,但若忽略初期處理,可能反覆發作、傳染擴散。西醫強調清潔與抗菌,中醫則從體質與濕熱根源著手,兩者合用,更能全方位守護孩子們的皮膚健康。若發現症狀,千萬別拖,趁早處理最安心。接下來,我們來看看中醫大腦在對治黃水瘡的一個案例,我們看看能從這個中醫大腦的案例中學習到什麼:
 

image.png

 

《外科正宗·黃水瘡》說:“黃水瘡,於頭面、耳項忽生黃粟,破流脂水,頃刻延開,多生痛癢”,病因多由感受暑濕熱毒,以致氣機不暢,疏洩障礙,熏蒸皮膚而成。 《外科大成·天皰瘡》雲:“天皰瘡者,初起白色燎漿水皰,小如芡實,大如棋子,延及遍身,疼痛難忍,由肺受暑熱,穢氣伏結而成”,《外科啟玄·捲八·黃水瘡》說:“黃水瘡,又名滴膿瘡,瘡水到處即成瘡”,強調黃水瘡傳染性強,黃水流過的地方即可感染成瘡。

 

初發黃水瘡

 
 

滲液癢痛

9歲的小男孩黃水瘡初發,其媽媽在家採用拔罐、中藥泡澡等方式外治,療效不佳,遂求訪中醫診治。
 

1751444298474.jpg


事緣10天前,男孩突然在四肢、背部、鼻子先後出現皮膚破損潰瘍,滲出黃色液體,皮損處紅、癢、痛,家長氣罐拔罐后抽出泡沫狀黃水液,中藥泡澡後(藥物不詳),皮膚紅癢稍緩解,但瘡面仍在持續擴大。 且該病具有傳染性,家裡另一個孩子也隨之出現類似情況。
 

1751445118931.jpg


男孩喜歡吃肉和水果,大便日1-2次,便溏,大便黏,夜尿,小便黃,多夢。 平時容易上火,體質差,容易感冒咳嗽,2-3個月犯一次,無過敏史。

 

image.png

 

上述情況結合發病季節可知,患者外感暑熱,脾虛濕盛。 把癥狀轉化為詞條,輸入中醫大腦,將黃水瘡拆解為“濕疹”+“水泡”兩個詞條,推高“濕疹”為主症,中醫大腦開出處方如下。

 

已经调好组方图.png

 

處方以葛根湯解肌散邪,柴苓湯疏解表裡之邪,滲利中焦水濕,平胃散燥濕健脾,行氣和胃,再佐以祛濕止癢的太乙膏外用於皮膚破損處,共奏扶正祛邪之功。

 

另外,囑咐家長有三:一為停止拔罐避免搔抓,注意瘡面衛生,防止感染破損他處; 二為必須嚴格忌口,冰品、牛奶、水果、海鮮、發物等一律不吃; 三為服藥過程中病情若有反覆或一過性加重為正常現象,此為透邪表現無需擔憂。

 

滲液減少,瘡面結痂

 

 

服中藥后,患者身上的皮損處黃色滲液已明顯減少,皮膚紅皮膚癢均減輕,服藥一周內,鼻子皮膚紅、滲液有輕微反覆,而此前已提前囑咐,此為正常現象。 潰瘍面較前擴大但已結痂,瘡面擴大此為正邪交爭時黃水流出所致,是透邪外出的過程,繼續守方一周配合外用膏劑。

 

image.pngimage.pngimage.png

 

服藥2周

 
 

明顯向愈


服藥近2周時隨訪,小男孩媽媽發來圖片,鼻子的皮膚已經全部恢復正常完全癒合,腿上的皮膚結痂也幾乎全部脫落向愈。

 

image.pngimage.png

 

肝中醫治療黃水瘡

 
 

 

黃水瘡發病多與暑濕蘊表、脾虛濕盛相關,治療該病除了要清熱發表透邪外也要兼顧體質健脾胃運痰濕,內服配合外用藥膏,祛邪與扶正齊頭並進,才能祛邪不傷正,扶正不留邪。 另外皮膚病的顯著特點之一為反覆發作,病情遷延,所以在治療時有病情反覆的現象為正常發展過程,切勿急躁恐慌,再有耐心一些,注意飲食忌口,積極配合治療定能撥開迷霧柳暗花明!

 

image.png

 

image.png

 

image.png

 

image.png

 

本文完結

 

 

 

 

發表新回應

有限的 HTML

  • 可使用的 HTML 標籤:<a href hreflang> <em> <strong> <cite> <blockquote cite> <code> <ul type> <ol start type> <li> <dl> <dt> <dd> <h2 id> <h3 id> <h4 id> <h5 id> <h6 id>
  • 自動斷行和分段。
  • 網頁和電子郵件地址自動轉換為連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