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肝臟是我們身體裡的超級「化工廠」,負責解毒、代謝、造血蛋白,每天忙得不可開交。但偏偏它個性超低調,出了問題都不吭聲,等到真的喊痛,往往已經是大事了。肝癌就是這樣的「沉默殺手」,很多人根本沒感覺,一檢查就發現是中晚期。引起肝癌的元兇,常見有B型或C型肝炎病毒、長期喝酒、肥胖、或吃了發霉的食物(像黃麴毒素)。所以說,別小看日常習慣,想讓肝臟健健康康、不要爆氣,就得從現在起少熬夜、多喝水、定期健檢,讓我們這位「肝先生」好好活下去!

■ 從西醫角度來看,肝癌(Hepatocellular carcinoma, HCC)是全球常見且高致死率的癌症之一。它往往是在肝臟慢性發炎多年後發展而來,最常見的高風險因子包括B型或C型肝炎感染、長期酗酒、脂肪肝、肝硬化,甚至與黃麴毒素攝取有關。西醫強調「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」,但困難在於肝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,往往等到有腹脹、黃疸、食慾不振、體重減輕時,已經進入晚期。

診斷方面,會利用抽血(例如AFP腫瘤指數)、腹部超音波、CT 或 MRI 來確認病灶。治療手段包括手術切除、肝臟移植、導管栓塞(TACE)、標靶藥物、免疫治療等,依照病人狀況而定。預防上,打疫苗(尤其B肝疫苗)、戒酒、避免高風險飲食與定期肝臟檢查,是有效的防癌關鍵。

■ 中醫雖沒有「肝癌」這個名稱,但將其歸為「癥瘕」、「積聚」、「黃疸」等類別,並從體質、情志與氣血角度來理解。中醫認為,肝癌的根本原因往往來自於「肝氣鬱結、氣滯血瘀、濕熱內生」這三大主因。當一個人長期情緒壓抑、壓力大,肝氣無法疏泄,就容易導致氣滯血瘀,形成「積塊」。再加上飲食不當,脾胃功能失調、濕熱內生,就更容易讓毒邪停留肝臟,日久成病。

治療方面,中醫強調「扶正祛邪」,常依據不同證型施方用藥。例如氣滯血瘀型會用血府逐瘀湯來活血化瘀;濕熱內盛型則可能採用茵陳蒿湯清熱利濕;若體虛明顯,則可用黃耆、靈芝等扶正藥材。

此外,配合針灸、食療與情志調理,也能在病人身心方面提供幫助,提升整體抗病能力。接下來,我們來看看中醫大腦在對治肝癌的一個案例,我們看看能從這個中醫大腦的案例中學習到什麼。
肝癌三部曲
肝炎-肝硬化-肝癌,被稱為“肝癌三部曲”。 肝炎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之一,在我國,最常見的原因是病毒感染。 肝炎病毒在人肝臟內進行複製、繁殖,導致肝臟細胞炎症、壞死,對肝臟造成持續損害。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,2015-2030年15年時間里,中國有1000萬人將死於肝炎發展的肝癌。

病毒性肝炎是一種世界性的常見傳染病,目前全球約有3.5億人生活在乙肝病毒的陰影下,中國屬於“重災區”,乙肝攜帶者約有8千萬左右,相當於1/10的成年人口感染了乙肝。
目前,已明確病毒性肝炎至少有5個類型,即甲型病毒性肝炎、乙型病毒性肝炎、丙型病毒性肝炎、丁型病毒性肝炎、戊型病毒性肝炎。
乙肝20年
近日發現肝腫瘤
有一位罹患乙肝20多年的患者,近來又查出肝臟上面長了腫瘤(未除外肝惡性腫瘤),非常恐懼,遂於2022年9月28日入院進行介入手術治療,並予以TAF抗病毒。 患者同時尋求中醫治療,主要目的:預防腫瘤惡變,縮小肝部腫瘤。

詳細問診見:黑眼圈,長期容易疲累,乙肝20多年,甲胎蛋白升高,口幹,喜熱飲,小便正常,大便一天一次,成型,睡眠品質差,多夢。
將其癥狀錄入中醫大腦,中醫大腦開具以柴胡桂枝干薑湯化裁方,疏利肝膽、養血柔肝、改善上熱下寒體質,配以大黃蟄蟲丸及攻堅活血的丸劑。

服用中藥之初,患者出現大便次數增多、腹瀉,此為典型的排病反應。 後繼續規律服藥,逐漸大便正常、睡眠改善,胃口消化良好。 唯手術后,體重下降8斤左右,並且肝部有隱痛,乏力。 患者肝病多年,長期易累,術后正氣仍偏虛弱故有上症,規律用藥以調治,隨症證整處方用藥,或安中散寒理氣、或補中益氣、或破血、或豁痰等。
連續治療10個月
腫瘤縮小
患者上傳的預診表、檢查報告如圖:


肝病
防患於未然
肝癌的發生是一個多步驟、多因素參與的過程。 10%-30%慢性乙肝患者經過至少5-10年發展為肝硬化,肝硬化中又有5%-10%經過至少5-10年轉變為肝癌,也有部分患者是肝硬化與肝癌同步發生發展的。

必須提醒肝炎朋友:反覆頻繁的肝炎易於進展為肝硬化、肝癌等。 如果體檢肝功能水平異常,要積極治療。 若出現乏力、納差、厭油、噁心嘔吐、腹脹腹痛、發熱畏寒等癥狀時更要及早治療,最好採取中醫藥整體調理,預防肝癌。
早期癥狀易忽視
超過80%發現時已是中晚期
肝癌發病隱蔽性十分強,早期缺乏典型臨床表現,很多肝癌患者早期通常沒有任何感覺,少數病人會出現食慾減退、上腹悶脹、乏力或輕度肝腫大等非特異癥狀。 這些癥狀往往很容易被人忽視。 到了肝癌中晚期,才會出現明顯癥狀,比如:
1. 肝區疼痛,肝區疼痛是肝癌晚期常見癥狀之一,多呈持續性脹痛或鈍痛;
2. 肝腫大,約90%以上的患者肝臟呈進行性腫大,常有不同程度的壓痛;
3. 黃疸,一般於肝癌晚期出現;
4. 肝硬化征象,伴有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的肝癌患者可有脾大、腹水、靜脈側支迴圈形成等表現;
5. 全身性表現,進行性消瘦、發熱、食欲不振、乏力、營養不良和惡病質等;
6. 轉移灶癥狀,如發生肺、骨、胸腔等處轉移,可產生相應癥狀。

80%以上的肝癌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,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。
所謂未病先防、既病防變,建議患有肝炎的朋友們務必積極採取預防、治療措施。




本文完結
發表新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