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有時候,手掌或腳底突然冒出一顆顆小小的水泡,像是藏著秘密的小氣球,這就是「掌跖膿皰」!別看這些小膿泡貌不驚人,它們有時癢、有時痛,還可能反覆來搗蛋。掌跖膿皰最愛光顧容易出汗、壓力大的朋友,有時候抽菸、過敏、甚至免疫系統「誤判敵人」也會讓它找上門。雖然這個毛病不會傳染,但發作起來卻讓人抓耳撓腮。好消息是,透過中西醫合力治療,加上日常調養,它其實是個可以被好好控制的「小麻煩」。掌跖膿皰就像頑皮的小孩,只要用對方法安撫,它就會乖乖聽話。

■ 掌跖膿皰症(Palmoplantar Pustulosis, PPP)屬於一種慢性、非傳染性的皮膚疾病,常被歸為銀屑病的一種亞型。它的成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瞭,但與以下因素有關:
· 自體免疫系統異常
· 抽菸(被認為是主要風險因子)
· 壓力、荷爾蒙變化
· 某些感染或藥物過敏反應
症狀主要是手掌與腳底反覆出現白色或黃色無菌性小膿泡,破裂後形成結痂和脫皮,嚴重時會疼痛或龜裂,影響日常行動。診斷多依據臨床表現,有時需皮膚活檢排除其他疾病。

治療以局部藥物(如類固醇軟膏)、光療、系統性免疫抑制劑或生物製劑為主,並建議患者戒菸、減少壓力,配合良好皮膚護理。
■ 中醫將掌跖膿皰歸類為「濕毒瘡」「疱疹」等範疇。主要病因包括:
· 濕熱蘊結
· 脾虛濕盛
· 肝火旺盛
· 氣血不和
在中醫看來,是體內濕熱毒邪滯留皮膚,外遇風邪誘發。情緒壓力、飲食失調、勞累熬夜皆會加重病情。

治療上重視辨證論治:
· 清熱解毒、祛濕通絡(如龍膽瀉肝湯、五味消毒飲)
· 健脾祛濕、養血和營(如參苓白朮散)
· 疏肝理氣、調暢情志(如逍遙散)
外治法如中藥泡洗(苦參、地膚子、黃柏等)、中藥膏劑(青黛膏、紫雲膏)可用來輔助治療。
平日宜忌辛辣油膩,避免潮濕,作息規律,並保持心情愉快。
接下來,我們來看看中醫大腦在對治掌跖膿皰症的一個案例,我們看看能從這個中醫大腦的案例中學習到什麼:

膿皰病不單影響皮膚外觀,並且可以嚴重影響患者情緒、生活,可以說是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。 患者身心飽受摧殘,中醫藥能否發揮優勢? 皮膚能否恢復如常?
接種疫苗后
晴空霹靂
這是一位4歲小男孩,在接種第二針常規疫苗后的第二天,雙手掌及腳掌反覆長膿皰,西醫治療1年,效果不佳,主要以消炎為主。 除了上面的典型癥狀,另有一點非常突出,就是瘙癢,白天癢的難以專注,晚上癢的難以入睡,父母亦心痛地徹夜難眠,嚴重影響一家人的生活品質與情緒。

患者和父母決定尋求中醫治療。 來診時症見:雙手掌、雙腳掌處長膿皰,膿皰里有黃色膿液,有些膿皰已自破流出黃色黏稠的膿液,新長出的肉裡頭又重新長出新的水皰,皮膚癢(白天癢,夜間癢的更嚴重,整晚不能睡),皮膚滲液(白色清稀液體),胃口一般,口不渴,大便每天1次,成形,小便正常。

患兒體質尚可,將其癥狀錄入后,以「膿已成而自破」為切入點,中醫大腦通過「病症證結合」模式計算,生成清熱利濕解毒、排膿消痈的湯劑處方,並處以清熱殺蟲止癢的外洗方。
與此同時,告知患兒家屬服藥及外洗后患兒的膿皰會減輕甚至消失,但是身體處於正邪交爭有可能出現一過性其他皮疹的情況,囑家長勿驚慌,及時與醫生聯繫。
膿皰減輕,一過瘙癢
整體向好
服藥9天后複診,患兒果然手足膿皰減輕80%,但是手足出現了新的針眼狀的小丘疹,伴隨患處皮膚瘙癢嚴重,以夜間更為明顯。 再次告知家長這是正常的排病反應,嚴格忌口。
另一方面,除了膿皰的減輕,本來徹夜難眠,現在患兒晚上可以睡2-3小時,脾氣也比之前好一些。 繼續守方堅持治療。

後複診,患兒膿皰完全消失,針眼狀的小丘疹不再增多並有減少趨勢,之前長皰疹破損的皮膚開始結痂伴瘙癢,告知患兒家長此時的皮膚癢是肌表的神經末梢在修復,是身體在逐步修復,不用過度擔心,嚴格忌口。 但現在也不能掉以輕心,皮膚病容易反覆,避免因飲食護理不當而復發。

因每一步疾病的發展都已提前告知,每一步的緊張都在意料之中,故家長也較為配合,繼續堅持治療。
規律服中藥一個半月,患兒的皰疹問題完全解除。
提前預判,醫患信任
堅持治療
皮膚恢復如初
本病的治療過程中,醫患之間的相互配合、相互信任尤其重要,孩子是父母的心頭寶,面對孩子的皮膚問題,很多家長看到病症反覆時都難以忍受,中途退出治療,這時候醫生對病情的預判就顯得尤為重要,與患兒家長充分溝通,讓其心裡有底,更能配合治療,恢復皮膚最初的狀態。





本文完結
發表新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