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你有沒有試過反覆檢查門有沒有鎖好?或是不停洗手,總覺得沒洗乾淨?這可能跟「強迫症」有關!強迫症(OCD)就像腦袋裡有個「愛囉唆的小管家」,老是擔心事情沒做好,讓人忍不住要反覆去做某些行為或一直想某些念頭。明明知道這些擔心有點多餘,但控制不住啊!比方說,有人怕髒、怕細菌,就拼命洗手;有人怕出錯,就一直檢查電源有沒有關。強迫症不代表你奇怪,它其實是一種可以治療的心理狀況,更是一種體質失衡的表現。透過專業幫助、心理治療和適當的藥物,很多人都能慢慢好轉,回到輕鬆自在的生活。

■ 在西醫中,「強迫症」(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, OCD)是一種焦慮相關的心理疾病。患者會出現反覆、無法控制的強迫思考(obsessions)與強迫行為(compulsions)。例如,過度擔心感染、持續整理物品、反覆確認門窗或電器等。這些行為往往佔據大量時間,影響日常生活與人際關係。

造成OCD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瞭,但與大腦神經傳導物質(如血清素、去甲腎上腺素、多巴胺)失衡、遺傳、環境壓力等有關。診斷主要靠臨床訪談與心理評估。
治療方面,包括認知行為治療(特別是暴露與反應預防療法,ERP)與藥物治療(如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,SSRI)。部分嚴重患者可能需配合其他心理輔導或腦部刺激治療。透過持續治療,多數人能大幅減輕症狀,改善生活品質。

■ 中醫將強迫症歸入「癲狂」、「鬱證」、「心神失養」等範疇。認為其病因多與心、肝、脾、腎失調有關,核心在於「心神不寧、氣機鬱結、痰濁擾心」。例如:心氣不足、肝氣鬱結、脾虛痰盛、腎精不足等,都可能影響人的思緒與情緒調節能力。
中醫治療強調調和五臟、疏肝理氣、養心安神、健脾化痰。常用方劑如甘麥大棗湯(養心安神)、逍遙散(疏肝理氣)、半夏白朮天麻湯(化痰安神)等,並配合針灸如神門、安眠、內關、百會穴來幫助穩定情緒。配合飲食調理、作息規律、氣功太極練習,也有助於身心平衡。

中醫強調個體化辨證施治,並非單純消除症狀,而是幫助身心整體協調,讓患者恢復內在的平靜與穩定。接下來,我們來看看中醫大腦在對治強迫症的一個案例,我們看看能從這個中醫大腦的案例中學習到什麼。
強迫症患者常常有這樣的感受:“狀態良好時我也覺得好笑,但每次只要犯病,就無法掙脫。 這就像一個永遠無法掙脫的牢籠,你比誰都更知道它是假的錯的滑稽的,可就是無法擺脫。”

他分不清想法和現實,他如果不反覆回去確認的話啥都幹不了,這就涉及到我們談到的一個概念叫自制力。 有些人覺得沒有必要,但是控制不住,只有這樣做了才覺得踏實。 有些人就覺得有必要,因為他真的不確定。 可見,強迫症帶來的是另一種折磨,精神囚籠。
我們知道,使用鎮靜安眠、抗抑鬱等藥物,可導致副作用,且有藥物依賴性。 中醫藥面對強迫症,在這時代漸趨常見的難題,如何迎難而上?
強迫症伴拔頭髮
一位14歲的女孩,4個月來,喜歡拔頭髮、拔毛,現在頭上多處被拔禿了。 對事物要反覆檢查,做作業要反覆思考,思考慢、糾結。 容易暴躁、會打人、過激、想跳樓。 情緒低落,注意力不集中,做事沒有動力,外院診斷為強迫症。
女孩伴有記憶力下降,肩膀酸痛,皮膚乾癢,口渴,喜冷飲,某些時間容易疲憊,胃口不好,挑食,吃垃圾食品很有食慾,大便3天1次、硬、拉不乾淨。

從上述判斷,患者除了強迫症、還伴隨焦慮狀態。
強迫症以重複刻板動作、焦慮無法排解為要點,故治療首要以調暢情志為先。 將癥狀輸入后,中醫大腦推薦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為基礎方化裁,疏利氣機、重鎮安神。

情志病尤需要重視睡眠問題,中醫大腦增加生半夏+夏枯草藥對來處理。 另一方面,重視體質,用顧護中焦、振奮陽氣的蒸附片+干薑,以改善患者食欲不振、倦怠、苔薄白的情況; 用黃連+丹參處理心火旺導致的過激、易怒、心煩等癥狀。
此處寒熱藥並用不衝突。 強迫症的糾結反覆、重複、難愈、突然衝動,結合總體證候,應考慮“怪病多瘀”兼夾火熱,故配用逐瘀、疏肝養血健脾補虛的丸藥2個。


同時,在治療過程中,需要重視給患者的疏導和鼓勵,家長也給減少了學業的壓力,多方面去説明她改善。
治療穩步向好
不拔頭髮了,禿處長出新發
經過首一個月的治療,孩子的精神狀態、強迫癥狀好轉。 便秘、頭昏沉、食欲不振、手腳涼、胸悶、入睡難均有好轉。
中醫藥治療共計三月後,孩子的強迫癥狀進一步改善、拔頭髮情況消失。 人更開朗了,不會容易發脾氣了。

到了最後一周的鞏固階段,湯藥減量吃,孩子的情況非常穩定。 原先頭上拔禿的地方慢慢長出頭髮了。
近期隨訪,強迫癥狀改善很多,沒拔頭髮。
大雨傾盆之後
撥雲見日
強迫症在臨床上較難治癒,往往和患者既往心理陰影、行為習慣有關,所以在中醫治療的同時,還需配合心理疏導和引導。 患者家屬或可使用心理學技巧,如對象轉移、認知重塑、正念引導強化等。 以求身心同調,説明患者逐漸走出強迫泥淖。

在治療強迫症、焦慮等方面,中醫大腦經常應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,常用的加減藥物有生半夏、夏枯草、蒸附片、乾薑、黃連、丹參、水蛭、虻蟲等。 在治療情志病上,中醫中藥的藥味加減亦非常關鍵,用好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。 附錄中醫大腦中收錄的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之部分方解,供讀者參考。






本文完結
發表新回應